中国矿业报: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

——江西省高安市钧山锑金矿普查项目野外踏勘侧记

发布日期:2024-04-23 17:46

来源:中国矿业报     2024年4月23日   本报记者 刘烜 通讯员 毛影

3月16日上午,小雨。在江西省高安市灰埠镇钧山村“江西省高安市钧山锑金矿普查”项目驻地,来自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的6名年轻地质队员,早已穿戴好地质装备,整装待发。出发前,大家再一次拿出地图核对当日的工作路线和注意事项,随后便离开驻地开始新的一天工作。

“江西省高安市钧山锑金矿普查”项目是江西省自然资源厅、江西省财政厅批准实施的2024年度江西省财政地勘项目。项目组将通过开展激电测量、地质测量、槽探、钻探、取样等工作,目标是探寻1处中型以上规模的锑矿。都说地质工作是一项艰苦且特殊的工作,远离繁华的都市,行走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甚至是酷寒缺氧的高原。但是,这种以山河为伴、与岩石为友的工作着实令人向往。应记者要求,这次的踏勘,记者也一同前往。

地质踏勘路线

这是一条“地质踏勘路线”,却没有路。蹚河、跨溪、爬山、穿荆棘是这条“路”行进的常态。3月的高安,乍暖还寒,加之前一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此时山中依然飘着小雨,路面泥泞不堪,且遍地枯枝,本就不好走的踏勘路线越发难行。没走多远,记者便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队员们却如履平地,一边走一边还在查看路线、敲击岩石。

此时的山下,景色很美,老乡家的农田里金灿灿的油菜花绽放着春的笑颜。而山上,队员们的脚下却是荆棘丛生、危机四伏。没走多远,队员们便被眼前的一条小溪拦住了去路。没有片刻迟疑,大家熟练地找来石头,在溪水中每间隔一段摆放一块,随后便排着队踩着石头跨过小溪,大步向密林深处走去。

为了尽快赶到踏勘地点,队员们加快了步伐。山路上遍布灌木丛,大家一边用手中的地质锤拨开带刺的灌木,一边迅速穿行而过。正在记者深一脚浅一脚往前走时,身边的项目负责人马超提醒道:“小心身边的灌木丛和头顶的树枝。这些灌木又高又密,不少还带刺,锋利且坚硬,一不留神就会划破衣服、划伤皮肤。还有头顶的树枝,时常会出现垂吊的毒蛇,不时伏击路过的人。不仅如此,山间还有多年前当地村民留下的捕兽夹,如果不小心踩到后果不堪设想。”听到他的提醒,记者连忙打起十二分精神。


攻坚克难

此时,记者注意到走在前边的队员身上背着的地质包。“这个包里都有什么?”记者好奇地问。一位队员放慢了脚步,打开包展示里面的“内容”——地图、地质锤、罗盘、取样袋、记录本、饮用水、干粮、应急药……一应俱全。在应急药品中,一盒蛇药格外引人注意。同行的一位年轻地质队员解释道,江西密林植被茂盛,蛇虫众多,不少蛇还有很强的毒性,一旦被咬伤没有及时医治,极易出现生命危险。

“说起蛇药,还有一个小插曲。”第一大队地勘院党支部书记赖长金一边走一边告诉记者,有一次,附近的一位村民在自家农田里耕种时不小心被一条银环蛇咬伤。千钧一发之际,村民第一时间想到常年跑野外的地质队员,于是毫不犹豫地冲到地质队员的驻地借用蛇药,并挽救了生命。也正因此,地质队员在当地开展工作很受百姓欢迎。

据了解,他们将在这里开展1年的工作,不仅要初步查明工作区内的地表锑矿异常分布范围、锑矿带矿化特征,以及锑矿体特征,还要兼顾评价共伴生金矿,最终提交1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锑矿产地。为了尽快完成项目任务,队员们每个月只休息一天。白天,他们要上山跑线、取样;晚上,他们回到驻地便开始整理一天的资料和数据。“太厉害啦!”记者不禁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我们项目组的这群地质队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别看年轻,但是他们可都是参加过宜春地区含锂瓷石矿整装勘查‘大会战’的老兵了。这点工作强度不算啥。”赖长金笑着说。

一路前行

锑,是一种稀缺且重要的小金属,又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在电池、阻燃剂、合金、半导体、催化剂、医药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同时,它也是国防和军工的重要战略材料。当下,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队员们深知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常年奔走在密林深山中,不断超越自我,努力找到隐藏在地下深处的宝藏。正如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黄贤明所说,“‘为国找矿,服务发展’是我们地质人的责任与担当。”

看着队员们远去的背影,记者突然想起那首地质人耳熟能详的《勘探队之歌》。或许我们不曾去野外,所以并未曾真正理解这首歌背后的奥义。

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对,这就是地质人,行走在山谷、在戈壁、在密林、在无人区……一站又一站,一程又一程。他们化星辰为指路明灯,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热血坚守初心,以汗水浇灌成果,书写大地的故事,为祖国找大矿、找好矿、找急需的矿,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