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青年先锋

给红土地“把脉问诊”的江西地质人

——记省地调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个人丁一

发布日期:2024-03-22 14:18

江西以丘陵山地为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是暴雨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省份之一。因此,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摸清各类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意义非凡。

省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江西省地调院地环所内,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地灾防治地质专家,个子瘦高,性格内向且温和的丁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3月,他获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个人,是我局唯一一位获该殊荣的个人。

怀着敬意,笔者采访了他。

“双肩挑”勇担使命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这是全省首次开展6大类22种自然灾害风险要素调查、评估、区划的全链条式普查,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马虎。”多年从事地灾防治工作,丁一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工作中的丁一

为做好全省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2021年8月,省自然资源厅组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专班。

丁一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被抽调到专班,作为江西省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成果集成与综合研究项目负责人、省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专班副组长,“双肩挑”的他既参与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全省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也承担了编制江西省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细则、组织普查成果数据审核以及开展省市两级评估区划等重点任务。

丁一进入专班时已经是普查全面调查的攻坚阶段。面临着省普查办频繁的项目调度与进展汇报,他只能坚持边干边学,虚心请教同事,不断提升报送材料质量。为了落实全省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要求,及时开展项目跟踪督导,他主动牺牲节假日时间,经常忙得连饭都忘记吃,一天要打几十通电话,收集梳理各地风险调查项目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反馈解决方案。专班领导在称赞项目进展顺利的同时,也对这位朝气蓬勃、埋头苦干的年轻工程师刮目相看,赞赏有加。

勤学善思肯钻研

江西省地质灾害发育具有其自身的规律特征,迫切需要结合地方特点和实际,制定适应省情的普查工作细则,探索一条江西“特色”普查之路,才能更好做精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丁一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对工作中发生的疑难问题都认真研究,对每一个疑惑都想法破解,不放过任何一次向专家老师学习请教的机会。

2022年初,正值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由全面调查阶段转为评估区划攻坚阶段的时间节点上,由于没有相关技术指导标准,一度导致工作进程缓慢、效率低、效果不佳。他通过研究总结前人工作经验,虚心请教省内外资深专家,结合本次普查特点,加班加点,在短时间内主持编制了评价区划与成果图件、数据库建设与汇交两部分工作细则的试用稿,并通过远程视频向全省各市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区划项目组进行了详细解读,为后续全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工作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精准的“体检报告”

数据质量是事关最终形成红土地的“体检报告”是否精准有效的关键,全省普查数据审核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丁一牵头制定了数据审核标准,带领项目组先后3次对全省100个县级地质灾害普查成果数据进行集中审核。

第一次进行数据初审的时候,丁一就发现统一下发的数据库软件审核会有数据漏检现象。“这可不是小事,一旦出错会导致全省的几万条数据不准确,好在最后我们通过自己研发的小程序及时补充上了这个漏洞,再通过人工抽检方式确保万无一失。”他感慨地说道。

通过优化后的软件自检和人工抽检相结合的方式,他带领项目组成员对普查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和一致性进行了全面检查,最终形成问题清单300余份,反馈意见2万余条,汇集形成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112套,评估区划成果数据112套,并在省内行业部门率先完成评估区划成果汇交。

700多天的紧张工作中,丁一始终践行着“忠诚、奉献、卓越、坚韧”的江西地质精神,凭借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连续作战、高效运转、上下协调,为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普查成果汇交提供了技术支撑。

“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是我的座右铭,我想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守护好这片红土地。”他说,这也是他一直努力奋斗的动力之一。

(省地调院 邱茏)